幸運的表面積最剛開始是在海總理的文章看到的,應該也是出於其他文章。
講到運氣,我其實第一個浮現的想法是「一盤之間的貧富差距」,我想看完之後應該可以認知到自己能夠站在現在這個位置,很大的一部分是運氣。
我並不是要對每個人的人生潑冷水,而是認知到這件事對你我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。
一些數字
痛苦是比較出來的,儘管每日平均收入低於 3.2 美金的極端貧窮人口佔 26.2%,46% 的世界人口每日平均收入低於 5.5 美金(來源,2015 年的統計)。在台灣打工賺到一小時的時薪就等同於贏過將近一半的人。
就算知道這個事實,我們還是會覺得自己過得很差,因為比較對象不同,這些人離我們比較遙遠。然而看到別人過得比自己更好、更成功,卻又會下意識覺得對方只是運氣好。
看到有人比自己過得更辛苦、更慘這件事,似乎不會讓自己比較好。
然而很多人的認知階段就停在這裡,看到有人比自己好、比自己成功,就開始怪自己出身不好、運氣不佳,早早躺平然後把自己所有的不幸怪到政府跟大環境上。
近幾年的經驗告訴我,運氣雖然不可控,但我們可以做一些事情來提高好運發生的機率。
人生是可以選擇的,還是運氣?
- 如果我當時的筆記型電腦不是記憶體少得可憐的 2GB,Windows 幾乎跑不動任何一個 Java IDE,只能用記憶體佔據小的 Ubuntu 跟 Sublime,我可能不會開始寫網頁
- 如果我國中沒有被現實打醒,繼續沉迷網咖,可能就沒辦法考到台科大,被優秀的朋友們影響
- 如果我統測沒有考到剛好的分數,我可能會變成電機系或電子系,到時候可能就不是軟體工程師
- 如果沒有同學推坑我看動畫,我可能就不會開始自學日文,在大學時拿到日檢 N1,到日本生活、工作
- 如果我沒有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寫部落格,或許就不會被那麼多人看見
- 如果我沒有加入實習,累積各種技術與軟體開發經驗,和當時的開發團隊交流,或許我的職涯就不會是這樣
回頭來看,這些選擇更多時候是運氣,因為做出選擇的當下我並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。
那要怎樣提高幸運的機率?可以從幾個地方下手:
1. 建立人脈網路
多認識人,然而不要從功利出發,剛開始就要別人帶來什麼好處。保持友善,多多聽聽對方的故事,看看自己能提供什麼幫助,吃一點虧也沒關係。
我在 LinkedIn、Twitter、Instagram 都有因為與網友互動的關係,最後約出來一起吃飯、請教意見,甚至成為合作夥伴。如果對方是個只知道索取卻不願意付出,那幾次互動下來大概也能知道;但反過來或許他就成為你的貴人了。
這個人脈網路不一定要是商業上的夥伴,一起玩耍的朋友、互相陪伴的朋友都可以。
2. 嘗試新事物
盡可能嘗試新事物,可能是潛水、爬山、學樂器、加入社團、參加交流會,用成本低的方式到處試錯、累積視野。
沒錢怎麼辦?有很多沒錢時可以做的方法。Cold Email、參加免費讀書會、語言交換等等,更重要的是要把你沒資源這件事說出來。
3. 求助
我知道很難。我們時常下意識怕麻煩別人,或是單純丟臉說不出口,然而你不說出來別人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幫忙。
我在大學時家裡經濟狀況不好,曾經沒辦法吃到三餐,衣櫃的衣服都是一些破襯衫跟 T-Shirt,褲子不夠穿,一件海灘褲穿到都破洞了還穿去正式場合(我很抱歉),郵局只剩幾百元沒辦法領出來,只能厚著臉皮和朋友借錢。
有位大學同學知道我的情況後,他協助我爭取學校的資源,讓我拿到免費的餐券可以去學餐吃便當;而另外一位同學則是有校友會的資源,幫我跟校友會的人聯繫,讓我可以安心念完大學。
我真的很感謝他們。
就跟當初辦宿營拉贊助時一樣,我以前不理解為什麼那些事業有成的校友要來贊助這種大學生活動,但說不定就是一次曝光、一次交流機會,最後演變成工作機會也說不定。
4. 多分享、多輸出
透過社群媒體、部落格、SEO 等手段增加曝光率,讓更多人看到你。這點跟第一點呼應。
5. 遠離有毒的人際關係
這點蠻重要的。雖然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很樂於交流、互相幫忙,但仍然會有很多不斷消耗你能量的人事物,可能是網路酸民、身邊的朋友。
他們會不斷打擊你的自信,否定你做的任何事情,一定要遠離這種人,否則長期以來對身心都有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