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看完了《チ。地球の運動について》漫畫,我感動到不行。背景是在天動說仍然為主流的年代,在教會的威權統治下,講述一群學者們不顧危險不斷追求地球運動真相的故事。
在那個輕則斷指甲,重則絞刑示眾的年代,仍然有一群人願意追求真理,那種偉大的情懷每次都看得令人感動。
對我們來說,地動說早已推翻天動說,是一件跟呼吸喝水一樣理所當然的事。
人類已經可以上月球、上宇宙看地球,觀測工具、計算力也是日新月異,所以當我重新思考那個時代發生的事,不禁讓我惋惜——一群優秀的學者竟因為一個錯誤的理論而喪失性命。
我們這個年代是自由的,有足夠的資源與資料,文字、聲音、影像都可以用極低的成本保存,可以想見那是他們那個時代多夢寐以求的事物。
儘管沒有教會的權威,表面上看起來自由了,這種「天動說」的思維卻仍然處處可見。
生活中裡的「天動說」
不管是來國外工作、學語言、學任何一門知識,這種天動說是真理的思維還是一樣存在。
日本就是低薪、寫網頁要用前端框架、程式碼要跟隨 clean code 設計模式、要在大公司上班、沒有一份工作就是魯蛇、考試和分數才是王道,這些無謂的束縛,就像當時的教會一樣,把地動說和那套「自己是身處底層、背負罪名的凡人」的價值觀綁在了自己身上,不順著這些路走的人都當作異教徒論斷。
這些選擇沒有正確答案,但它不是用來強加在別人身上的。
更可怕的是,當你走了一條比較沒那麼典型的路時,這些人還會化身成異教徒審問官,對你一番拷問:
「為什麼要去日本工作啊?台灣不是薪水更好嗎?」
「幹嘛創業啊?又不一定會賺錢,在公司工作不好嗎?」
「做這個沒有用啦」
「學音樂會餓死喔」
這種先入為主的意識很多時候源於恐懼,害怕一旦做出改變了,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是不是就沒辦法持續了,害怕自己所相信的一切其實都是假的,害怕別人過得比自己還好。
無知是快樂的,往本質探索是一段艱辛、折磨的旅程,有時甚至不一定找得到真理,有時會因為環境的關係被人嘲笑,但那種能改變世界的能量往往都在這一步發芽。
家庭的「天動說」
從小要學各種才藝、成績單分數不到打幾下,打到心裡出現陰影,認真唸書不是因為真心喜歡,而是為了不被家長唸,小時候會被說「到大學就自由了」、「出社會工作就自由了」,結果真的出社會工作了,順利進到大公司了,發現不如想像中的光鮮亮麗,空有名號卻犧牲了生活跟自己真正想做的事。
許多家庭還是信奉著那種,讀書 → 考試 → 念好大學 → 找到好公司領高薪,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。
被定義好的路線是華人家庭最喜歡的,也是我們的教育一直以來灌輸給我們的事。
如果自己也被洗腦成功,深信這條路就是王道,就是真理,卻沒有走得想像中順遂的話,就會開始抱怨出身、抱怨政府不公、抱怨大環境不好、抱怨其他人都只是因為運氣好,都是異教徒。
儘管科技已經進步到讓我覺得科技奇點或許就快來臨了,但這種「天動說」的悲劇不管在哪個時代都仍持續上演著。
成為異教徒
第一集有一幕是這樣子說的:
「你想要否定神嗎?」
「不是,反過來。是因為相信神創造的世界一定是美麗的」
成長的開始,來自於懷疑我們所深信的一切。
擺脫世俗的框架跟道德綁架,勢必會被說閒話、被當作異教徒看待,然而真理往往從這一步開始。
沒有教會也沒有異端審問官,在這個資訊唾手可得的年代,反倒是越來越來多人放棄思考了。
人生有很多選擇,不一定每次都能走在最佳解的路上,但不走出去的話就會錯失滿天星空的機會、也或許美麗的地動說就無法問世了。
是真的沒辦法了?還是作繭自縛了?
歷史告訴我們——改變世界的從來都不是循規蹈矩的人,最偉大的發現都來自於敢於質疑現狀的勇氣。
你的與眾不同,正是最珍貴的地方。
別讓別人的恐懼,限制了你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