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. 不平等優勢(Unfair Advantage)

人生是不公平的。

因為家境的關係,我的求學過程中需要靠中低收入戶的學費減免、大學時靠著同學的幫忙拿到學餐餐券、校友會的幫助,儘管在一個相對沒有資源的情況下,我仍然足夠幸運可以受到無數人的幫忙,才有現在的自己。

我知道要不是自己足夠幸運,我也不會有現在的成就。

我看過很多人,他們非常有才華,但因為環境或家庭的原因被限制住,需要花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才能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。

資源的不公平

現實社會中,資源分配往往是不對等的。有些人生來就擁有優質教育、寬裕的家庭背景和廣泛的人脈網絡,而另一些人則必須在有限的資源中掙扎。這種不平等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,更深刻地反映在機會的獲取上。

我最近看到幾個例子,身邊的朋友開始成家立業,他們優渥的資源給了小孩很多嘗試的機會,學音樂、英文、運動、畫畫樣樣都來,從小就有雙親無微不至的陪伴,大學直接送小孩到國外唸書增廣見聞,直接在起跑點碾壓別人。

同樣的工作能力、同樣的努力程度,卻因為出身、背景的差異,造成截然不同的職業發展軌跡。有些人可以輕鬆地通過家庭資源獲得實習機會,有些人則需要數倍的努力才能獲得一次面試的機會。

這部分我覺得寫得相當好的可以參考 Denny 寫過的一篇文章——《網路與孝親費》

而有錢人家的父母卻覺得小孩還年輕、剛起步,仍需要幫忙,並且將自己的人際網路給傳下去,下一代人接到這人際網路時還能繼續將其擴張並且穩固這張網路,如果在一出社會時就認識一大堆上一輩累積了幾十年交情的「有力人士」,工作和人生要不一生充滿皺褶順遂還真難。

就像文章裡頭提到的,有這樣子的資源,要不順利還真難。

反過來說,如果從小就生長在負面的環境,被否定、被嘲諷、被霸凌,就連父母都不支持你,那麼長大後要嘛是直接喪失自信再也找不回來,要嘛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找回自信。不管是哪一個,都是一種劣勢。

這些事情很不幸地沒辦法改變,只能盡可能弭平差距。我自己支持 UBI(無條件收入),或者是任何可以解決生存需求的方案,而不是被困在有毒的環境或為了擺脫貧窮而浪費大把時間。

善用 Unfair Advantage

《The Unfair Advantage》是一本書,裏頭有提到我們可以善用自己的不平等優勢,可以從 MILES Framework 開始,分別指得是:

  • M: Money
  • I: Intelligence and Insight
  • L: Location and Luck
  • E: Education and Expertise
  • S: Status

不否認這五項都需要運氣,但可以透過一些方式來突破困境。跟我先前寫的提高幸運表面積大同小異:

  1. 持續學習: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,知識和技能是最廉價且最有價值的投資(但幾萬塊的課程,可以先想想)
  2. 主動建立人際網絡:主動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,擴大視野和機會。每一次交談都可能成為職業生涯的轉捩點
  3. 多參加活動:可以是社團、同好會、聯誼等等
  4. 尋找 mentorship:尋找願意提攜後進的前輩和導師。很多人都樂於幫助有潛力的年輕人
  5. 包容與同理:理解不平等的存在,並不代表要與之對抗,而是要用更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接納

我的家庭沒有任何人脈,沒有錢,沒有背景、沒有家境顯赫的親戚,但我的父母很努力讓我維持可以讀書的環境,讓我有機會到台北念大學,靠著環境與周遭的同學拓展視野。

也很幸運進入一間新創實習,認識很多實力堅強的夥伴。高中畢業後我開始自學日文,也因為大學一直以來都有自學的累積,讓我在來日本工作時已經有一定的基礎,足以應付日本生活與工作。


不平等優勢可以套用在很多地方,舉例來說當台灣人想要開 Stripe 帳號,需要先在美國開個虛擬公司與銀行帳戶,身在日本的我因為 Stripe 有支援,所以可以零成本建立 Stripe 帳號,解決獨立開發者最大的難題——收款,這也是一種不平等優勢。

只要找對賽道,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平等優勢。有人天生長得高、長得好看、有人聲音好聽,這些都是一種不平等優勢,是我們與生俱來的,只是看有沒有發現跟善用而已。

你也有什麼不平等優勢嗎?歡迎讓我知道❤️